七彩课堂欢迎你们的加入!

我国的电气安全的发展

未分类 admin 1265次浏览 0个评论

                                                                                                     我国的电气安全的发展

1 我国电气安全的发展综述
电气安全 ,直接关系到社会中用电环境的健康状况 ,并且成为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当前电力能源在社会环境中的不断深入应用 ,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规范也日渐成熟 ,并且成为伴随电力应用共同进步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对于电力的发展而言 ,电气安全的体系化成熟略微落后 ,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我国的几个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一些关于电气安全的书籍 ,其中包括 1955 年燃料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译自俄文的《电力装置的安全技术》,以及 1959 年北京供电局编印了《电气安全工作规程》,而在更为专业的领域中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床工人用电安全常识》也是整个电气安全领域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当时与这些书籍同时出现的 ,还包括一些相应的培训和教学 ,这些以及苏联一些电气安全著作的中文译本 ,对于切实推动我国电气安全领域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电气安全的相关研究和学习都进入低潮 ,这个时期出版的相关书籍的数量明显减少 ,但是在一线的实践过程中研制出一些基础的电气安全装置 ,并且在七十年代末期 ,某些期刊也开始基于生产环境的需要社里电气安全专栏。截止到七十年代末期 ,我国度过了电气安全的初步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国外的借鉴和在电力领域中的生产实践是我国电气安全相关理论的主要来源。七十年代后半叶 ,尤其是最后的几年 ,是电气安全发展承启的重要阶段 ,肩负着开启我国电气安全体系建立新局面的重要任务。
电气安全体系的建立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到 90 年代中期 ,都在以此作为主要方向展开努力。在这个阶段之前 ,电气安全一直列入工程技术范畴 ,而在这个阶段中 ,大量的国外安全管理文献引入国内 ,电气安全成为安全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这个阶段中大量的会议文献引入我国 ,并且来自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诸多论著开始出现中译本 ,其中包括 1988 年冶金工业出版社的《电气安全图解指南》以及1986 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与仪器防护》等 ,都是当时推动我国电气安全领域相关思想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期 ,开始出现大学将该电气安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引入课堂 ,这也成为电气安全思想体系建立重要表现。在随后的时期内 ,我国的电气安全发展开始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我国的电气安全研究领域开始呈显出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其中包括专业性和自主性两个主要方面。
从出版的书籍角度看 ,2002 年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煤矿电气安全》,而 2003 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则出版了《建筑防雷与电气安全技术》。由此可见 ,这种专业性开始出现横纵两个层面的发展方向 ,其一在于电力安全技术以及思想体系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呈现出不同特征 ,其二则是将电力安全技术体系进行进一步细分 ,将包括防雷、布线等操作从整个安全体系中剥离出来加以深入研究。同时这个阶段的研究呈现出极强的自主性 ,对于外来观点和理论的引入已经无法继续作为我国电气安全领域引入的主导 ,而相关我国自主研究开始蓬勃兴起 ,成为发展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实用性电气安全理论和技
术的基本依据。

我国的电气安全的发展

2我国安全体系建立阶段
这一阶段大体上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电气安全逐渐走向成熟,并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相继设立了安全工程系或安全工程专业,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电气安全课程。但对于电气安全是属于管理科学还是属于工程技术,人们出现过不同的看法。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电气安全一直列入工程技术范畴。20 世纪80 年代,大量国外安全管理文献引进国内,电气安全作为安全学科的一个分支,一些管理工作者看重了电气安全管理的一面。
电气安全事业存在建立学科体系的可能性。电气安全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专业目标。其任务是研究各种与电能关联的事故预防,研究良好的电气作业环境,研究用电气的方法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电气安全与起重机安全、机床安全不同。电气安全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低压领域有电气安全,高压领域也有电气安全;流电领域有电气安全,静电(包括雷电)领域也有电气安全;电路、磁路有电气安全,电磁场与电磁波也有电气安全。这些都与电能有关,而且不是其他任何一个电气专业所能代替的。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大型工具书《电机工程手册》将电气安全专门列为一篇。1980 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这一篇在总结国内经验的同时,吸收了国外的一些做法,将防雷、防静电等内容纳入了电气安全的范畴。这期间,与电气安全关联的书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例如:1981 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了《采矿工业电气安全》(译自俄文)、198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电气安全技术》、1983 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静电安全技术》、198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与仪器防护》(译自英文)、1987年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了《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1987 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化学工业中的电气安全技术》(译自俄文)、1988年冶金工业出版社了《电气安全图解指南》(译自日文)、1990 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了《电磁辐射的抑制技术》、1991 年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电气安全工程》、1994年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995 年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电气防火实用技术》等等。《电气安全工程》是我国正式出版的大学本科教材。全书80 多万字。该书从电气安全体系的角度考虑,按照造成事故的电能形态,将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雷电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路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形态的电能造成的事故。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害。电击是电流直接流过人体对人造成的伤害;电伤害泛指电流转换成其他形态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对人造成的伤害。电伤害中最为严重的是电弧烧伤。不仅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工作电压会带来触电的危险,雷电、静电、感应电也会带来触电的危险。雷电事故是由自然界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态的电能造成的事故。虽然每次雷电放电的能量有限,但其能量集中在数十微秒内释放出来,形成强烈的冲击,具有很强的破坏力。静电事故是由工艺生产过程中或人们行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态的电能造成的事故。这些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其放电火花足以引燃大部分气体、蒸气爆炸性混合物。静电还会给人以电击,还会妨碍生产和影响产品质量。随着高分子工业的发展,静电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电磁辐射事故是由辐射电磁波形态的电能造成的事故。电磁辐射属于不引起中性分子电离的辐射。辐射电磁波指频率 100 kHz 的电磁波。电磁辐射除可能直接伤害人外,还可能产生有害的感应放电和产生电磁干扰。电路事故是由于电能失去控制或电气元件损坏造成的事故。短路、接地、断线、突然来电、供电中断、系统失步等都属于电路事故。按照电能形态划分电气事故,电气安全就有了一个主线。这条主线不是其他学科可以替代的。沿着这条主线展开,就是电气安全的体系。电气防火防爆属于电气安全的范畴。电气设备的危险温度、各种电火花及电弧都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上述电流形态的电能、电荷形态的电能、电磁波形态的电能以及电能失去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七彩课堂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转载请注明我国的电气安全的发展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暖通设计,电气设计